2008年12月23日 星期二

2008 歲末年終家聚

時間:2008.12.28 (日) 14:00 ~ 17:00
地點:新家庭成員 仲仁 & 金莉的家
台北市內湖區成功路四段 30 巷 40 號 2F (德安百貨後面)
02-8791-7453 0910-947-468
主題:歲末年終回顧 & 分享 (歡迎帶外食喔!! 嘻嘻)
主持人:我們德高親切的家長秋梅
PS !! 仲仁 & 金莉是我們新加入的家庭成員
誠摯地期待大家蒞臨他們愛的小窩

2008年12月14日 星期日

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───工作更快樂

以下是我自:「達賴喇嘛的人生智慧───工作更快樂」一書中所節錄出的片段
聖人境界,我一介凡夫,雖不能至,惟心嚮往之。希望自己也可僅憑一顆真心待人,毋需矯飾。

 『...
  由於他對每個活動都是全心參與,所以達賴喇嘛無須根據不同場合,來改變自己的作風與行為。他就是他,不論是在家、或是在「工作中」,都是同一個他。我默想著,這樣的生活必然是無比的自由自在。
  我回想起去年親眼看到的一幕特別景象。當時達賴喇嘛正在華府訪問,一天晚上,他到國會大廈參加特別為他舉行的歡迎宴會,宴會的主辦人是參議員黛安.費恩斯坦,華府的精英份子全都到場與會。有如一本真人版的華府權力名人錄。宴會是在國會大廈參議院內的華麗會場所舉行。大使、高級參議員和國會領袖們靜靜地穿越鮮紅的地毯,頭頂上則是光華燦爛的水晶吊燈,四周從牆壁直到天花板,都裝飾著色彩柔和內斂的壁畫。整個會場的佈置成為一種恰如其分的背景,只為突顯出與會人士的尊榮華貴。
  我認出了許多常在電視上看到的面孔,但見到他們本人,卻讓我有些不安的感覺。我不知道為什麼。然後,我想到了───比起我在電視上看到的面孔,許多人並未顯得更「有生命力」一點。我仔細看著這些國會的領袖人物,他們的面孔紋路很深,表情凍結在一張無法穿透的面具之下,他們的舉止僵硬而人工化。在他們之中冒出一點火花的,是年輕的助理與實習生,他們剛剛步出大學校門,陶醉在週邊的權力世界中,連說話的語調都透著刻意壓低的興奮之情。想要裝大人吧!我想著。對我這個之前從未涉獵政治圈的人而言,這一切景象看起來都很超現實。
  我來得挺早的,眾多賓客在會場內來回穿梭。較年長或較穩重的賓客看起來對自己的地位深具信心,認為自己重要得不得了,所以對身邊的其他人不屑一顧。當別人向他們引介某人時,他們只是將眼光掃向遠方,根本不在意面前還站著另一個人。年輕一點的或比較沒自信的人顯然佔了多數,但他們似乎也一樣無視於眼前的說話對象,而是心不在焉地一直亂瞄著會場各處,試著確定自己應該要站在這個權力體系中的哪個位置。有些人會越過群眾來做自我介紹,而就像我後來會跟達賴喇嘛談到的,我最常聽見的問題是:「你是作什麼的?」他們似乎很有評估他人的才能───在一百六十億分之一秒內,他們就能判斷你對他們是否有用了。如果沒有用處,他們會立刻走開,擠進人群中,想辦法去認識更重要的人。有些人啜飲著健怡可樂或白酒,會場中央是一張長長的宴會桌,擺滿了進口起司、炸蝦、泡芙甜點與各色美食。大部分的食物都沒有被動過,很多看起來已經乾巴巴的、不好吃了。我四處張望,卻很少看到顯得放鬆又快樂的人。
  終於,達賴喇嘛走進會場,立刻形成了強烈的對比。他和平時一樣顯得平靜愉悅,我注意到他甚至沒有穿上他那雙洛克波特的高級皮鞋,而是穿著那雙舊的橡膠涼鞋。費恩斯坦參議員與她的丈夫開始向一些貴賓介紹達賴喇嘛。這時達賴喇嘛為自己倒了一杯水,費恩斯坦參議員則搬了一張黑橡木古董椅走過房間,然後把椅子靠著牆邊放好,請他就座。好幾位參議員排成一列,等著背介紹給達賴喇嘛。
  我站在會場的另一邊,聽不見他們說些什麼,只是觀察著達賴喇嘛和他們會面的方式───真心的握手,溫暖誠摯的微笑與直接的眼神接觸。很顯然的,他還是一如平常,只是把他們當成一個平凡的人看待,沒有任何矯飾。很快地,這些人的臉上不由自主地露出了微笑,甚至連身體的姿態也放鬆了下來。我注意到他們被介紹過之後,有許多人仍在徘徊觀望,不想立即離去。最後,一位參議員拉了一張椅子在達賴喇嘛身邊坐下。排在下一個的參議員也這麼做了。很快地,十二個政治人物分成兩半,分別在達賴喇嘛的兩側沿著牆邊坐成了一排。我在會場的另一頭看著他們俯身向前、仔細聆聽,這幅景象讓我聯想起「最後的晚餐」。似乎他們越靠近達賴喇嘛,神情與姿態也就變得越輕鬆。
  幾分鐘之後,我又回頭觀察了一下,看到更驚人的畫面───達賴喇嘛充滿熱情地握住坐在他旁邊那個男人的手,那個人是有名的政壇老將,達賴喇嘛才剛剛跟他認識。他握著這個政治人物的手,就像是握著一個小孩子的手,而那個政治人物在幾分鐘前還顯得很僵硬頑固,突然間卻似乎柔軟了下來,也更像一個人了。
  在此同時,我正和負責達賴喇嘛安全工作的美國國務院安全主管聊著天,達賴喇嘛數度訪美,都是由他接掌這份職務。他說為達賴喇嘛提供安全服務,是他最樂意做的工作。這不只是因為他不像其他外交使節,喜歡上舞廳玩到半夜三更───達賴喇嘛每晚都是九點九入睡了,更重要的是他衷心仰慕著達賴喇嘛。他解釋說:「當然,我不是佛教徒,但是達賴喇嘛真的啟發了我。」
  「怎麼說?」我問道。
  「我想最主要的是,我注意到他喜歡和司機,還有警衛、服務生、工作人員等聊天。他對待每一個人都一模一樣。」沒有任何場景,會比我在國會大廈所親眼見證的這一切,更能證實這段話了。他對每一個人都給予同等得尊重。不論是餐飲服務人員或是國會議員領袖,達賴喇嘛都是用同樣的態度來對待。不論是對旅館女侍、開車在他去參加宴會的司機,或是美國的高階政治人物說話,他的舉止、風度、言談與行為,永遠都維持著同一個模式。
  所以這就是答案了───因為他無須偽裝,在公共場合或「工作場所」中刻意表現某種作風,而私下又是另一副模樣;而且不論置身何處,他都能保有自我本色,所以他的工作就顯得不費吹灰之力。當然要達到那樣的完美境界,我們大多數人都還有待努力,但是我們越能拉近「我是誰」與「我在做什麼」之間的差距,工作對我們來說也會變得更輕鬆自如了。』
        

2008年12月10日 星期三

[轉載]女大律師寫平凡婆婆的偉大 - 平凡中有著大的力量




文章介紹

這篇250字的短文得了國際女性領導者年會首獎 (by Mr. 6 on September 24th, 2008)。

這篇文章顯然不僅得到評審團的喜愛,就連留言者也都說「寫得好美」,表示希望以後常常在報紙頭條看到這樣的作品!

這篇essay的作者是一個平常在外衝鋒陷陣的女律師,而主角是她每天在家煮飯洗衣的「婆婆」,僅透過250字就表達了兩代不同的價值觀、家庭觀念,但藉由愛與包容帶出了延續三代的婆媳話題。

引述的文章中說「這位女律師得到的獎品是三張入場票,主辦單位要求這三張票應該給她自己,給影響她的女人,還有給她想繼續影響的女人,剛好就是照片上面這三位。」

「看著這三位,我覺得,重心是在那個最小的小女孩身上──

當她到了30歲,時代變遷,她會怎麼看這篇essay?

那時候,她或許會心思細膩的,又寫了另一篇essay跨時空的呼應她媽媽,那她會寫什麼?」

短文是如此的平凡,但平凡中卻透露出強大的力量。

以下是文章翻譯

我是一個職業導向的新時代女性,所以,第一次與我這個家庭主婦婆婆見面時,完全無法理解她的感受──她在40歲就放棄工作,來照顧她重病的母親還有她唯一的小孩(也是我的老公)。當時我仗著青春的自大,認為她所謂的無私的態度,還有她每天幹著煮飯洗衣、照顧家庭成員、開車送他們上下班(這是美國主婦一定要做的),已經都是老時代的事了,她的作為,完全不在我對於「成功」的定義中。

直到我自己第一個小孩出生了,才開始感受我婆婆堅軔的生命力。小孩一出生就不幸有心臟方面的問題,顯然我必須放棄我的律師工作,不然就得將可憐的小孩丟到令人不放心的托兒所去,這時候,我的婆婆適時伸出援手,主動要求幫忙,幫我在家煮餐,更重要的是她教我禱告和心理上的支持,常與我在嬰兒臭尿布上共飲一杯葡萄酒談心解愁。我婆婆的幫忙,讓我不但可以繼續上班,反而還再開了一間小公司,現在已有六個員工了。

愁雲散去,現在我的小孩已經健康了,我也又添了一個女兒。她長大後,顯然也要面臨同樣的選擇,要家庭,要工作,還是兩者?

我的婆婆顯然選擇了前者,她是24小時的關懷者,她照顧著我生病的公公,為我們家建立了一個穩固的河床,也教了我~

成功不只是來自銀行的存款數字,而是來自你幫助了多少人做到她們想要的夢想。

而我婆婆現在已經80歲,她的成就卻是無聲的;原來,英雄不只是那些突然路見不平而大聲仗義執言的,有時候,她們每日默默的付出,輕輕的托著我們每個人的高度。

2008年12月6日 星期六

生命的延續

“ 生命是每個人的奉獻所延續的, 這麼多美好.
每一個人都是用有限時間來對自己, 家人, 對周遭的人付出,
而沒有永遠. 你永遠不知道, 何時是你的終點.
未來充滿了不確定性, 要及時把握現在.
不要在來不及時說後悔,
這永遠比不上當下一個擁抱或問安. “

以上是昨天經過一個教會門口, 看到的海報.
它刊登一個外國得獎短文 ”女大律師寫平凡婆婆的偉大”.
我想上網抓下來與大家分享, 卻找不到.
非常感人的文章, 我一定設法找到, 不然就一樣去抄回來.

POP的網站已開通了, 大家可以上網去看.
上次園遊會, 咱們家庭抽到兩個大獎, 好興奮.
還賺了一千多元的基金. 非常感謝所有參與的家人.

希望我們的愛和團結像漣漪一樣慢慢擴散開來,
因為有您.

2008年12月3日 星期三

讓孩子與聖賢對話

讓孩子與聖賢對話 楊定一教出3位高材生~~非凡新聞周刊

(一) 經典的意義,會隨生命經驗前進
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的3個小孩都是讀經長大的,目前就讀哈佛、麻省理工學院。他認為藉由讀經薰陶,不僅能增強孩子學習能力,對特殊兒童尤其有神奇效果。

五歲時被檢查出是過動兒的皓皓,每到星期天就特別興奮,他主動背起最愛的鹹蛋超人小包包,吵著媽嗎帶他去兒童讀經班,在那裡,有親切的老師帶著他轉圈圈、比手勢,蹦蹦跳跳的朗誦唐詩三百首。兩、三個月下來,皓皓不再隨意跳上飯桌、打亂餐盤,也不會唐突的跑進廚房亂開瓦斯,還會帶著三歲的妹妹一起念《論語》。


推動特殊兒童免費讀經


坐在皓皓旁邊的圓圓,患有學習障礙,她不喜歡上學,也不愛說話,每天只愛盯著電視看。進入讀經班以後,天天朗誦四書、《論語》、《莊子》等經書,三個月下來,她開始願意跟著家人講話,還每天 吵著要去上學!

皓皓與圓圓,每個星期最愛前往的讀經班,位在毫不起眼的民生東路小巷弄裡,大多數人並不知道,這裡就是長庚生技董事長楊定一回國後,在國內成立的第一所特殊教育讀經班,設立至今已四年,從未向家長收取任何費用。

目前全球約有一千萬名兒童接受過讀經的啟蒙,但是楊定一推動特殊兒童讀經班,更進一步幫助了不少腦性麻痺病童、遲緩兒以及過動兒等。這些小孩有的到了三、四歲才會叫「媽媽」,有的自閉情況嚴重到連父母都想放棄,卻讓一本本可能被人視為八股的古經書、一句句可能已被人遺忘的詩詞,給救了回來。

早在一九九九年,楊定一就和妻子王瑞華在美國推廣讀經活動。楊定一說,一天只要十五分鐘到一小時不等的朗誦,就能悄悄改變這些特殊小孩的學習能力,也讓不少無助家庭點燃對生命的希望與喜悅。

(二)  兩周即見過動現象改善


楊定一的理論很簡單,透過讀經搭配物理治療及運動,一方面可以改善孩子的說話方式,另一方面還能打通他們原本氣阻的部位,氣通了,身體健康就會進步。

「讀經只是治療的其中一環,朗誦其實也是一種功夫,可以讓小朋友訓練開口講話的勇氣,讓他們講話比較清楚,而且朗誦會改變呼吸快慢,也是針對體質在調整。」楊定一說,有些過動兒,要他們靜靜坐在位子上讀書根本不可能,但這些小朋友進入讀經班,會很自然的拿著書本跟著老師一起朗誦,如果回到家父母帶著唸,每天讀經四小時以上,大約兩周左右,就可以改善過動的現象,如果一星期讀經一天,大約兩個月就能看到改變。

除了對特殊兒童的改善有神奇的效果外,讀經對於一般孩子的智力發展也很有用。從小就是天才兒童的楊定一,十三歲考上醫學院,二十一歲取得雙博士,他的天才基因也遺傳至三個子女,長女楊元寧,未滿十六歲就已經出版書寫流暢的中英文插畫童書,如今已經是哈佛大學高材生,老二楊元平也在今年高分進入麻省理工學院。朗誦古典文獻的成就,直接展現他的三個小孩身上。


小孩受益個個成高材生


「小時候讓他們讀經,包括唐詩、《三字經》、《易經》或是《道德經》,也讓他們唸莎士比亞優美的文章,還有就是多跟他們溝通。」楊定一說,「讀經效果真的很驚人,在美國,老師特別稱讚我們家小朋友英文語文法特別好,寫出來的文章跟別人不一樣,特別有結構,我才驚覺原來小時候讀經、讀詩詞的力量是這麼強大。」

提到孩子,楊定一放心的說,自己工作忙,美國、台灣兩地跑,卻不擔心三個小孩的生活,甚至元寧暑假到紐約當模特兒,也都不擔心會被影響,因為他深信孩子從小在讀經中,已經學會判別對與錯。

長女楊元寧,也深深體會讀經的神奇效果。「我大概三、四歲才開始朗誦,但弟弟元平兩歲就開始了,我們會一起朗誦《老子》、《大學》、《中庸》,以及唐詩、《佛經》、《聖經》,爸爸還會為我們朗誦「美國人權宣言」、「我有一個夢」(馬丁路德金恩著名演說)、莎士比亞文學等。」她說,小時候讀古文只是好玩,長大後發現那些文字好像有生命,不同的時候會跑出來產生新的意義,尤其是進入大學後,還會把從小所讀、所吸收的東西,與自己的思想結合。

朗誦可直接與古人對話


「經典的意義會隨著每個人的生命經驗前進,」楊定一說,這不是理論,也不是空想,經典會與時俱進,隨著人生智慧增長而有不同的體會。

另外,不少剛接觸讀經的家長,每回遇到楊定一,總會一臉狐疑的問他,為什麼是讀這些經?為什麼不用跟小孩解釋字面上的意思,這樣真的有效嗎?

楊定一笑著說,「你看我三個小孩都是讀經長大的,就讓小孩朗誦,不要刻意去解釋,小孩反而可以直接跟這些古人對話!」直接與古人對話?聽來有些玄妙,但身為科學家與醫師的楊定一卻有一套證明理論。

他認為讀經所推薦的四書五經、唐詩或者是《道德經》等,流傳至今全部都超過五千年,「請問,有什麼文章,可以經得起這麼久時間的考驗,卻沒有衰退,一代一代的被傳誦著?」所以,這些書籍其實就是人生的經典,涵蓋文化與生命,雖沒有特定的宗教意涵,但可以發現內容全都是引人為善,而且十分強調「善良的行為」,搭配韻律的文選朗誦,更可以讓孩子達到紓解、平靜的作用,也為孩子提供一個心靈出口。


(三) 經文薰陶不須刻意解釋


楊定一曾在美國針對過兒童腦波變化做研究,他發現,當小朋友朗誦古文時,腦波的狀態與靜坐時一樣,彼此平行如一道巨大的雷射光波,這代表著深層的紓解與冥想,更是讓大腦發揮創意的必要條件

至於,為何不須解釋經文意義?楊定一說,大人講的不一定正確,因為大人會加入許多個人我執的成見,讓孩子直接朗誦、和大師對話,孩子們會有足夠的智慧了解,經文也不至於因為大人的解釋而扭曲原意。

「每個小孩都是天才,領悟的時間雖然各個不同,但只要長時間朗誦,就會發現對他們為人處事發生一些正向的變化。」楊定一說,父母和小朋友談道德,孩子不一定懂,但是聖人留下的辭句,對孩子會有潛移默化的效用,等於對小朋友的人生做了正面價值引導,在高道德標準長期薰陶之下,長大後面對生命的逆境或誘惑,也知道如何因應。


而且研究也發現,讀經的孩子比一般兒童記憶力更強,且讀經時腦波變化類似深度打坐時的反應,由β波轉為緩慢的α波,身心也變得寧靜安詳,注意力也更為集中。


(四) 亂世給孩子最好的禮物


訪談間,楊定一有感而發的說,台灣競爭激烈,父母總是把自身的焦慮和不安,傳達到兒童教育上。成人常因忙碌而無法回應孩子的每個行為,總是到失去耐性後發作,讓孩子收到錯誤的訊息,也為父母兩極化的行為感到困惑,甚至在日後模仿同樣的神經質行為模式。

父母最好以開放的方式來溝通孩子的行為,而不要迂迴批評、反控,或神經質的咒罵,這樣能幫助孩子清楚的了解他們該如何回應。透過經文朗誦,父母和孩子都可以接觸經典智慧,達到身心靈轉化的的諧振、均衡狀態,也算是在亂世中送給小孩最珍貴的禮物。